春和景明,万绿吐新。眼下正是宝坻“三辣”种植、生长的好时节。这两天,宝坻区王卜庄镇的种植户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种植葱苗,为今年丰产丰收打牢基础。
在王卜庄镇耶律各庄村的大葱种植现场,大葱移栽机在田间往来穿梭,按照预设的种植深度和密度,整齐地将大葱栽入田中。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机械化不仅能大大节省人力,降低大葱种植成本,还能调节栽种深度和株距,确保每株葱苗都获得最佳生长空间,提升大葱产量。
今年年初,这里的不少农户还尝试采用滴灌灌溉技术,根据土壤湿度和大葱生长需求精准供水、施肥,既节省了人力,又使每亩用水量减少60%,灌溉用水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以前浇水得守在地里,现在方便多了,大葱的长势也更好。”大葱种植户对新技术赞不绝口。
除了引进机械化的种植技术,王卜庄镇还在不断尝试种植新品种,现在种植的葱苗就是最近引进的新品种“盛夏金箍”,前期由农技专家指导农户进行对比种植,与传统品种相比,其葱白更长,抗倒伏性更强,更能适应北方地区多变的春季气候。而且这个品种的大葱生长周期短,现在移栽八月份就能上市,相比其他春播品种能早上市近20天,且亩产能提高15%左右。
铁杆大葱是王卜庄镇的另外一个特色品种,其抗寒性强,葱白长度可达60厘米。在付家庄村的小拱棚内,铁杆大葱已进入生长冲刺期,葱株平均高度已达1.2米,茎秆粗壮挺直,经区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测产,预计亩产将达1万斤。去年,付家庄村的种植户们采用小拱棚保温技术,三层覆膜使铁杆大葱在冬季也能保持正常生长,该模式可使大葱提前40天上市。作为特色农产品,这批去年10月种植的冬葱即将在今年5月中旬至6月初错峰上市,通过冷链物流直达京津冀生鲜市场,填补春末夏初市场空白,每公斤售价可提升1.6元至2.4元。
据了解,今年王卜庄镇新品种大葱的栽种面积将达2000亩,宝坻区的农业部门将与种植大户进行深度合作,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墒情、苗情,指导农户做好后期的培土、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将来能够有一个好收成。站在田埂上远眺,成片的葱苗在春风中舒展新绿,种植大户满怀信心:“今年大葱的收入肯定能更多。”
除了大葱之外,天鹰椒也是王卜庄镇大力发展的种植产业之一,这里的天鹰椒每年种植面积在2800亩左右。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农村能人、种植大户、产业带头人加入辣椒“经纪人”队伍,引导善于跑市场问行情、具有销售经验的农民或创业者把相对封闭分散的农业生产和开放的市场连接起来,带动辣椒销售向专业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党建+电商”新模式,高标准打造“宝地王卜三辣电商服务中心”,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镇域内的农民就业,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今年,王卜庄镇还计划种植1000亩“六瓣红”大蒜。这几天,在李清庄村的农田里,种植户们把大蒜播种机团团围住,只见一名农机手开动大蒜播种机,另一个人不时向种箱填装蒜种,播种机行驶过后,地面上出现整齐有序的栽种印记。天津雄鹰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总经理马步云说:“现在机械化种蒜,一亩地算上油钱、人工费也就40块钱,效率还提高了几十倍。我们种蒜的信心更强了,今年我们打算扩大种植面积,种20亩‘六瓣红’,让更多宝坻大蒜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王卜庄镇的这些场景,正是当前宝坻区不断扩大“三辣”产业发展规模的一个缩影。未来,宝坻区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激发“三辣”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更好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