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津南区沃野热潮涌动。马厂减河两岸,6万亩高标准农田静待插秧;蔬菜种业基地,“宏程芹菜”青翠欲滴;葛沽镇恒温大棚内,羊肚菌正在蓄力,即将破土而出……致力打造津沽优质“米袋子”“菜篮子”。津南区以“小站稻、种业、设施农业”三链协同发展为主线,走稳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小站稻:
“一粒米”串起
产业“一条链”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几十年来,小站稻走过了从衰落到振兴的不平凡历程。随着小站稻振兴的步伐加快,津南区的小站稻种植面积如今已经达到了6万亩的规模。
眼下,6万亩高标准农田迎来春耕热潮。在金谷集团恒温恒湿的育秧大棚内,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
金谷集团小站稻种源基地原建有25栋冷棚,育秧能力约7万盘。为扛起国企作为压舱石、探路者的责任担当,起到津南区农业龙头的带动作用,金谷集团于2023年启动了小站稻育秧基地建设,投资1044万元将小站稻育秧中心从30亩扩建到150亩,新建高拱棚室20栋,于2024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新建高拱棚室的投入使用,使得秧苗的摆放盘数更多了,工作起来也更方便。同时,经过控温、定期喷水等管护措施,30天左右就可以移栽,比传统大田育苗早一个星期左右。育秧效率提高,秧苗品质也得到了保障。”天津金谷鑫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游忠宝介绍,为减少土传病害,提高秧苗的抗病性,采用基质育秧方式,严格筛选种源,并对相关育秧材料进行彻底消毒,以保证种苗安全及品种纯度。
3月28日,金谷集团小站稻种源基地正式开启育秧工作,预计5月上中旬全面启动插秧工作。今年共计培育秧苗12万多盘,培育品种为小站稻1号、小站稻2号、津原U99、金稻919、金稻939等。
在八里台镇大韩庄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已完成激光平地,新铺设的灌渠与智能灌溉系统构成“毛细血管网”。津南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人员正在采集土壤样本:“通过检测氮磷钾、有机质、pH值、盐碱度等指标,我们制定个性化施肥方案,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今年,津南区还推出专项惠农政策:每袋育秧基质补贴8元,每吨有机肥补贴275元,预计为全区农户节本增收超过230万元。
围绕“种、种、管、收、运、储、加、销、消”全产业链做好“一粒米”文章,津南区全力推进国家级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从智能育秧大棚内秧苗吐翠,到稻米加工车间里米糕、米酒生产线高速运转,再延伸至稻田艺术区游人如织的“云认养”地块实时直播——这条贯穿“一粒种”到“多元业态”的产业链闭环,正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
种业:
攥紧农业“芯片”
做强民生“芯”城
“米袋子”稳,“菜篮子”丰。津南区蔬菜大棚里同样绿意蔓延。
芹菜的新品种育种是天津市宏程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攻关重点。公司经理刘喜告诉记者:“通过品种多样化研发,能够让农业种植户进行差异化选择,从而增加市场竞争力。目前,我们的芹菜种植和销售遍布全国,其中山东、湖北、湖南、安徽、甘肃占比较大,年销售种子6万斤,年销售额400多万元,种植面积12万亩。”
刘喜从事种子行业已有20载。2023年,刘喜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加入金谷集团下属宏程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津南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助“一臂之力”。近两年的时间,他不断丰富作物品类,引进开发40余个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超过15万亩;通过优化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新品种累计销售额达700多万元;同时深化与科研院所、育苗基地的合作,推动“宏程”“神农”两大农字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芹菜研发有了新动向,番茄、黄瓜等新品种也传来好消息。经过长达一年的选育、试验筛选工作,口感番茄“忆甜101”挂满藤蔓,不仅品相端正,甜度也达到了8度,成为宏程种业的又一“明星产品”。在山东寿光完成2年区域试种的水果黄瓜长势良好,即将进入大批量制种阶段。
蔬菜新品种研发需经历选育、杂交配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等关键环节,完整周期长达5年至10年。金谷集团研发团队聚焦辣椒、白菜、黄瓜、芹菜等核心品类,通过持续优化品种性状、成立专项课题组、联合科研院所攻关分子标记及抗病性检测技术,加速突破种源“卡脖子”难题,将育种主动权紧握手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津南区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重点培育优势种企,累计培育出津南实芹、宏程白芹、津红辣椒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同步加力推进小站稻新品种审定,通过做强“粮食芯”、壮大“蔬菜芯”,加速构建“种业芯城”高地。
设施农业:
智慧管理为乡村振兴
插上科技翅膀
走进葛沽镇九道沟设施农业园区,289座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羊肚菌菌丝正在基质下蓄力,即将破土探首。
羊肚菌素有“食用菌皇后”美誉,其凭借丰富的蛋白质与微量元素含量持续走俏高端市场。然而,从菌种筛选、基质配比到温湿度精准调控,每个环节都考验着科技“硬实力”。
设施农业园区通过制种机和营养包机,从原种到栽培种以及营养包的制作,实现了菌种培育的标准化,为菌种繁育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羊肚菌种植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津南区探索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几年我们扩大种植的‘朋友圈’,新增了羊肚菌、火龙果、无花果、芦笋等‘外地’果蔬。在设施农业的种植上,‘津健’牌葡萄是我们的主推作物,同时又引进了黑皇、妮娜皇后、红阳玫瑰、阳光玫瑰等10余个新兴品种,部分新品种在试验阶段,部分已经推向市场,反响非常好。”金谷集团兴农公司党支部书记何长青说。
津南区聚焦粮食作物、蔬菜等产业领域,通过研发转化、推广应用,筛选高产优质品种,优化生产配套技术,打造津南招牌,引领育种单位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让津南品种更好地适应本地及全国百姓的膳食需求,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
设施农业的高效生产离不开智慧管理支撑。津南区通过探索农业智慧管理新模式和数字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加快实现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让数字农场、溯源系统等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创新牵引作用。
作为智慧农业的示范引领者,金谷集团蔬香园农业种植基地拥有智慧大棚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监测站等智能管家,可提供精准的环境检测、墒情检测、长势检测、施肥灌溉、虫情监测服务。
比如,苗情监测设备借助高清摄像头、图像识别技术以及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当发现叶片发黄,可能意味着农作物缺乏某种养分,设备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农户采取相应措施。
数字化、智能化不仅为农业带来了新技术,也创造了新模式。“体验式”都市农场农贸共享模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为农业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津南区大力开发现代休闲旅游、采摘项目,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形成“四季有瓜果、季季有采摘”的局面,并通过举办果蔬采摘、种植、养殖体验等活动,将休闲观光、亲子教育、科教示范等结合起来,开辟生态农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