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竟然也有博物馆,而且南北"分庭抗礼":南有苏州戏曲博物馆,北方就是天津戏剧博物馆。由于天津靠近北京,旧时的达官、贵人、太监,闲时便会跑来天津吃喝玩乐,形成了一种"风气"。原广东会馆戏楼是中国古典剧场的"最后遗迹"
这天津戏剧博物馆是有由已具80多年历史的广东会馆改建而成的。广东会馆的前身,是由苏州、潮州、福建客商集资兴建的闽会馆,后来三家分手,才由苏州帮独力筹资兴建。广东会馆方便了来天津做买卖的广东客商,反过来使得广东客商在天津的商业活动也就更加活跃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东会馆的建立,对于天津成为一座商埠,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
作为北方重要工商业大城市的天津,昔时各行各业均在这里建有同业公会,每年旧历正月至五月之间,各个公会在集会商谈事务时,常请一些戏班前来会馆演戏,所以,广东会馆的戏楼和建筑特色,便拥有建成戏剧博物馆的条件。
广东会馆建成于1907年。而在次年,上海戏剧界开始受到西方新式剧场的影响,建成中国第一个镜框式新戏曲剧场---新舞台,从此旧式戏园逐渐被淘汰。所以,广东会馆这座戏楼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剧场的"最后遗迹"。曼舞轻歌皆世态,繁弦急管尽人情。
戏楼内,看客们可以陆续来到八仙桌旁就座,靠在木背椅上,一面听戏,一面喝茶。环顾四周,绛紫色的木雕,呈现一片古色古香的气息,有如旧日的梨园戏院。由于戏台四周除了包厢间隔有上柱之外,其他地方没有一根殿堂立柱,这种设计,使得观众看戏时视线不会被挡住。戏台并不高,只需平视便看得舒服,面积约为70多平方米的戏台台面是敞开伸出式舞台。由于采光设备好,白天看戏根本不必动用灯光。戏楼的"伞"式藻井既起收、扩音作用,又保持原音。也正因为这戏楼设备良好,所以,80多年来,昆曲和京剧的名角如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王凤卿、德君如、龚云甫、尚小云、谭富英等,都到这里演出过。
就整个建筑来说,天津戏剧博物馆特色鲜明。由于天津在北方,而广东会馆的建造者却是南方的广州人,所以,它便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建筑手法,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形式,而又具有广东潮州建筑的特点。陈列的戏剧文物有"八仙衣"、"三星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