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简介:
白滩寺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北1.5公里,子牙河北岸、津同公路西侧,村庄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全村现有318户,1182人。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有韩、郑、马三姓在此定居,至1942年逐渐发展成村。因白滩寺(亦称“白塔寺”)成名。在子牙河北岸,白滩寺村西头,村南约200米的河滩上有一座寺院叫白塔寺。白塔寺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819年),据传古镇杨柳青高氏祖先曾在子牙河渡口当船夫,上游河水很大,经常有被河水冲到下游河滩的树木及麻垛,于是萌生了在河滩种麻的念头。以后便开始种麻,每到麻秸成熟后先浸在河水里沤上数日,然后捞出,剥下麻皮在寺庙前面的河滩上晾晒,远处望去寺庙周边河滩地上白茫茫的,凸显寺庙矗立其中甚是好看。故人们又叫白塔寺为白滩寺。高氏借种麻开始发家,购置了附近数十公顷的土地,遂家业越发兴旺。为答谢麻神,保佑苍生,自筹及募捐资财而修建此寺庙。据传:寺庙濒临子牙河,坐北朝南面积约三亩,建有前殿,后殿。前殿前出于后殿相连,后殿的后面是圆弧形房顶的通道,通道口不算高与地洞相通,据说此地洞长约十余米,寺庙四周筑有土围墙及围沟,无山门,殿前有一座高约十米的白塔,故又称白塔寺。寺庙内供有一尊汉白玉佛,佛前有一石香炉,两旁竖有罗汉护卫。寺庙周围都是一搂多粗的古柳十分茂盛,寺的两边有两块八仙桌子大小的石板,记载着建寺和修缮的时间及民间传说。寺前7-8米处分别竖立着两根高约30米的红色旗杆。前殿有六个门,3棵红色大明柱。前殿的东南方位有青砖红顶二层塔形建筑,主体为灰砖砌成,塔内是木制二层及楼梯。塔身高有十七、八米,底座4米,东西南三面有门,上部为圆形塔身塔顶直径约1米,高约1.2-1.3米。底圆上尖,下部为八角形状,顶端为红色江西瓷,楼檐雕有祥云及动物形象。内有供奉,俗称“蛇爷塔”又称“傻爷塔”。前殿正中供有白色玉制菩萨坐像一尊,人称为“白玉奶奶”端坐于粉红色莲花宝座之上供人朝拜。据仍健在的老人讲此佛通体散发异香,能为人间带来安康。佛像前有直径约半米的铜磬,殿内栏杆循墙而设,东西墙靠北侧各开约1米高的侧门,北墙于佛像前两侧各开0.6-0.7丈的侧门;两个圆门正对后殿两个不足1米高的小门。寺内的顶子均为青瓦,眺脊都是雕刻的屋脊六兽。后殿为半圆形二层建筑,四周没有窗户,南墙为直墙,据村里老人讲后殿后面原为麻垛坑,有一黑色自然洞,洞口有通道通往后殿,洞长约十米,洞内聚栖了许多蟒蛇,当人们行至后殿小门处,可感阵阵阴寒之气,故很少有人进入。还有建白滩寺庙有为了把此洞盖在庙里之说。所以当地人有前殿是庙、后殿是洞的说法。后殿四周摆满了石质香炉,供香客们烧香朝拜。每年春节和庙会(农历四月初十)期间,坐落于子牙河岸的曹家饭铺主人在杨柳青至白滩寺的道路两侧,每隔3-4米放置一盏玻璃方灯,并雇专人为灯添油。平时在眀三暗九的屋子存满了灯。庙内香火由天津市内的一位人称李善人的出资购香,并雇人称李大脚的来掌管。白滩寺庙会非常热闹,农历四月初十,寺庙周围高搭席棚,两根旗杆之间挂满了红绿方灯。镇内经堂庙20余名尼姑来此操持庙会,方圆百里的人们或步行或乘船或搭车来此进香拜祭。各地的吹歌会、法鼓会、香塔会,从水路源源而来,举办音乐佛事。庙会期间,卖艺的、摇茶碗的、押骰子宝的、拉洋片的都聚集在寺庙周围,可谓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1944年5月,十分区第三联合县派陈璞、齐平、张景伯、李爱连等进入大柳滩、白滩寺等村开辟工作。是年7月,先后在大柳滩、白滩寺两村建立了抗日政权。天津市民政局,根据民政部、财政部民发[1979]30号、[79]财税85号“关于划定老革命根据地的标准”和市人民政府津政发[1984]145号通知精神,于1986年7月4日正式批准杨柳青镇大柳滩村、白滩寺村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占用了白滩寺庙,后又被拆毁后用于在子牙河堤岸修建防御工事,佛像被挪到他出,后遗失,留下的只有几段传说。白滩寺村,1942年隶属天津县三区杨柳青镇;1945年至1946年9月隶属民主政权的武清县三区;1946年10月隶属天津县四区;1948年至1949年隶属天津县七区;1950年隶属天津县杨柳青镇;1954年隶属静海县十区大柳滩乡,是年年底复归杨柳青镇管辖;1958年后隶属杨柳青公社,1968年依杨柳青镇内街号排序,正式称十七街至今。全村现有耕地1231亩。原土地瘠薄,非旱即涝,旱田居多,主产玉米、大豆等,亩产量极低。新中国建立后,经多年农田基本建设,沟渠形成网络,旱能浇涝能排,园田地和果园地不断增多。1996年,园田面积507亩,其中大、中、小塑料棚80余亩,以种植蔬菜为主;果园面积600余亩,主产苹果、梨、桃等水果。其余粮食作物产量逐年增长,农业收入递增。至2017年,村庄的部分土地种植林树,用作苗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