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凭借悠久的产业历史、较大的规模效应和厚实的群众基础,港沿镇园艺村的花卉苗木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被誉为“瓜子黄杨之乡”。去年,全市启动首批9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港沿镇园艺村列入其中。一年多来,崇明立足园艺村资源禀赋,花大力气做好“美环境”“种风景”文章,重点优化人居环境,做强黄杨产业,营造文明乡风。
经过一年多建设,如今的园艺村已完成核心区建设,乡村变得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呈现出一幅“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崇明村居图——漫步村道,只见民房白墙青瓦,辅以墙画、竹篱笆,满是江南气息;村内河水清澈、河坡漂亮、河岸整洁,两岸还有新建亲水平台;原先农民家门口的出行道路也重新进行了铺建,并增添路灯,村民出行更为便捷。建设过程中,当地农户也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园艺所长,梳理自留地,发挥村里黄杨、花卉等资源优势,让农户庭院华丽变身为“网红”打卡点,引来八方游客。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园艺村,在今年全市启动的新一轮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港西镇北双村、三星镇新安村、庙镇永乐村也被列入其中,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核心工程建设、呈现风貌形象,并于明年上半年再完善提升。与此同时,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也稳步推进,15个区级示范村目前已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底将基本建成,成为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精品村。崇明还启动实施了“海上花岛”项目建设,以“花田、花路、花溪、花宅、花村”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园”“一村一园”特色景观,形成多姿多彩的乡村风光带,全力打造独具生态特色的崇明版“富春山居图”。
集中居住幸福安康
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提高农民居住水平,与每一位农民息息相关。7月30日,崇明首批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建成房正式交房,66户竖新镇村民在现场办理好手续后,接过新房钥匙,高兴地走进新家。崇明首批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建成房位于团城公路南侧,总体风格依照“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要求,让人们处处感受到入眼的生态景观、走心的乡村文化,体现了世界级生态岛“生态人居”和“保持乡村肌理、凸显乡村价值”的设计理念。
根据制定出台的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施办法、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崇明规划有29个集中居住点。去年,选取了竖新、建设、新河和中兴4个镇作试点,当前各居住点正紧锣密鼓推进,除了竖新镇首批项目竣工以外,建设镇和新河镇首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中兴镇项目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下阶段,本区将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加快推进实施,全面启动16个涉农乡镇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构建布局合理的发展空间体系奠定基础。
在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也要跟得上,才能真正做好惠民文章。区委主要领导也对此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民愿不愿意集中居住,选择哪种方式集中居住,都充分尊重农民的想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自主作决定;在集中居住项目选址方面,要把区位条件好、交通条件好、综合配套好的“三好”地块用于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更加安全的社区环境、更加良好的生活配套。同时,还要抓好规划设计,让集中居住区不仅有好房子,更有好风景;要安排专业性强、经验丰富、了解农村的建设单位来推进,确保集中居住的建设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崇明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提档加速、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给崇明发展注入无限动能。轨道交通崇明线今年开工建设、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紧锣密鼓地筹办……一系列重大机遇的叠加为崇明发展架起更宽的“高速路”。
今年以来,崇明通过加快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引领,创新推进了一场催人奋进的“农业革命”:种植1万亩“两无化”水稻、3.5万亩绿色水稻,试点种植1000亩次“两无化”蔬菜;启动正大崇明300万羽蛋鸡场、恒大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优尼花汇港等重大农业项目建设;推出10万亩优质土地,面向全球开展精准招商。今年上半年,崇明还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开通运营浦江游览崇明航线,成功举办3项国际体育赛事活动,稳步推进2个全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大力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多能量。
作为上海核心生态功能区,崇明拥有全市最优质的生态资源本底和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上海的绿、上海的水、上海的风向、上海的自然脉搏”。乡村振兴东风正劲,“沉睡”的优质生态价值日趋凸显,在崇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深度交融,城市快节奏与乡村慢生活交相辉映,城市记忆与农耕乡愁山鸣谷应,崇明正在成为令人神往的生态之地。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