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安龙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8307户80448人,贫困村出列97个。其中,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2789户10044人,贫困村出列29个,贫困发生率降至1.5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9.5亿元,是2014年的1.7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9306元,是2014年的1.46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991元,是2014年的1.47倍,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三千年历史、三百年荷花、三十处美景”,底蕴深厚的“六乡”安龙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幅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荷都大地徐徐铺陈开来!
精准发力 责任如山勇担当
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特别成熟的地区,黔西南州16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村仍有贫困户267户1166人。
坡老村第一书记张永方驻村后,每天起早贪黑走访调研,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和村两委及村民一起为坡老村精准把脉寻良方。“如期脱贫等不起、慢不得,组织选派我到基层一线,就要当好‘排头兵’。”他和驻村工作组成员一起积极协调发展特色产业铁皮石斛、修通“断头路”、邀请农技专家到村开展贫困户全员劳动力培训、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到2018年底,坡老村仅余18户5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56%,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至65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7.96万元。
靶向精准扶真贫,坡老村旧貌换新颜,奋力攻克有着“地球癌症”之称的喀斯特地貌贫困“堡垒”。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脱贫攻坚战中,安龙始终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紧盯对象识别、帮扶措施、脱贫退出、动态管理等各环节,建立精准帮扶工作体系,坚持扶贫对象精准,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坚持因户施策,力求措施到户精准;坚持因地制宜,力求项目安排精准;坚持流程规范,力求资金使用精准;坚持选优配强,力求因村派人精准;坚持退出标准,力求脱贫成效精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靶向发力、精准滴灌。
安龙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坚决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基层基础得到全面夯实,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在选人用人上安龙务求精准,明确县级干部按照战区制包保到村,7613名帮扶干部包保到户,99名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21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一线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对不称职、不合格、不胜任人员进行调整。2018年累计调整充实“两委一队三个人”325人。
此外,在项目安排上,安龙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库,项目落实上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对到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及资金的分配、下达、拨款报账进行公告公示,实现全程监管,有效推动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精准分配、精准使用和精准管理。2014年至2018年,中央、省、州下达全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别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农村水利、小城镇建设等近千个项目。整合涉农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帮扶,2018年获“全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助推脱贫攻坚试点县”称号。
产业扶贫 铺就发展致富路
5月份,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里随处是忙碌的身影。出菇的时节,菇农们忙着采摘、运菇……开心的笑容荡漾在脸上。
“种香菇不仅让我脱了贫,还买了新车,建好新房,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说起种植香菇的好处,栖凤街道办平寨村菇农赵兴林乐呵呵地说,他家从2017年开始承包大棚种植香菇,短短2年多时间就赚了10余万元。
在安龙,像赵兴林一样种植香菇脱贫致富的人还有很多。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短平快的富民兴农好产业:在保障菇农的收益上,安龙县通过强化利益联结,采取了‘1210’产业扶贫模式,即1户贫困户到园区种植2个食用菌大棚,一年种植两季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实施过程中这一扶贫模式的孵化效应成效明显。
在园区内的安龙精准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理事钟先富聊起了自己的种菇史:“2015年时,作为园区内第一批种菇的农户,我在产业园承包了7个大棚,当时不少人都担心种出的菇卖不出去。”钟先富则不这么认为,“当时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我对这个产业很有信心。”他连续3年种植香菇共收入了60余万元。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基础,安龙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2014至2018年整合各种资金累计投入28.70亿元,紧扣产业“八要素”、充分运用“五步工作法”,采取“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一户一策”原则,紧紧围绕以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温氏生猪养殖产业、中药材产业、花卉产业为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烤烟、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等山地特色农业,形成“一主三辅”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五全模式”(即全区域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利益联结、全要素配置、全机制调动),探索出食用菌产业“1210”和温氏生猪养殖产业“13013”(即1个温氏养殖小区,带动30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年培养3个新型产业农民)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食用菌产业已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从200亩发展到1.3万亩,食用菌企业从1家发展到19家,主要依托浙江丽水、浙江金华、辽宁大连、辽宁抚顺、福建古田等技术团队,结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建设出口食用菌农业示范园区,建成菌棒(袋)加工厂5.57万平方米,建成菌包生产、灭菌、养菌、接种、分选、冷藏等各种车间16840平方米,创建“苗岭仙”等注册商标。建成食用菌研究所1988平方米,食用菌干品深加工厂1500平方米,大棚7889个232.82万平方米,种植1.305万亩,产量68480吨,总产值约10.2亿,2014年以来覆盖贫困户14579户63492人,发放产业分红资金5938.19万元。
温氏养殖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3.36亿元,目前已建成年产18万头仔猪种猪场1个,扶贫示范家庭农场103个,覆盖全县10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5个,建成产业化经营公司102个,与之配套的种猪场建设已建成投产1个,第二个戈塘种猪场已开工建设,饲料厂、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入股温氏生猪养殖产业分红899.89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914户9465人。
中药材产业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2.2亿元,种植中药材23.86万亩(含薏仁米),产量5.2万吨,产值5.43亿元,覆盖贫困户2400余户9100余人,发放产业分红资金208.36万元。花卉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0.56亿元,种植花卉3600亩,产值1.5亿元,覆盖贫困户200户630人,发放产业分红资金4.5万元。
安龙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2014年以来,安龙积极推进“村社合一”,让所有贫困户参加合作社,除县城社区外,全县13个镇(街道)每个村均有1个以上合作社带动发展。实现100%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三个“百分之百”目标。从2014年以来产业覆盖贫困户20899户87075人,受益产业帮扶资金达1.2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增收1378.12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带动贫困户脱贫11502户51293人。
搬出穷窝 迎来幸福新生活
5月底,在安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福小镇新市民居住区,一栋栋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布局高低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老人悠闲地在小区里散步,显得格外轻松惬意。走进福苑社区9栋1单元岑正林家,他正看着电视,干净整洁的屋内,家具电器一应俱全。
“去年2月份就从老家洒雨镇堵瓦村坡便组搬迁过来了,新家生活挺方便的。”岑正林告诉笔者,没搬迁以前,他和妻子黄少珍一直在浙江打工,留守在家里的两个孩子和老人没人照顾,亲人长期分离,日子过得很不是滋味。“搬过来后,在社区的推荐下,我找到了一份警务助理的工作,妻子到附近的服饰加工厂上班,小孩也在小区旁的小学上课,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岑正林和妻子都感到现在的生活很幸福。
同样幸福感倍增的还有56岁的杨正昌,去年初搬迁到五福小镇后,他在小区旁承包了2个大棚种植香菇,爱琢磨的他每天都去棚里精心照料,由于管理得当,一年时间他就收入了9万余元。尝到了种植带来的甜头,他早早地就去社区登记继续种菇。“今年肯定比去年挣得更多。”杨正昌信心十足。
近年来,安龙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建设与县城发展相结合,以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为导向建设新居住区。2016年至2018年,安龙县共投资25.87亿元建成4个新市民居住区,购置保障房844套,新建安置房5908套,新建水、电、路、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中心、警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新市民实践中心、群团之家、四点半学校、爱心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搬迁新市民居住和生活条件。累计完成搬迁5620户26355人,其中贫困人口4626户21703人。
安龙县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综合配套政策和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后续扶持政策,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原则,加强后续发展和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培训、劳务转移等方式,2016至2018年已有200户新市民通过“楼宇车间”模式实现就业,累计培训新市民4864人次,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就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等方式,实现就业9214人,创业490人。加强移民后续管理和服务,切实做好搬迁群众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和就业、就学、就医工作,共1518名搬迁户子女已就近入学,为搬迁群众办理新市民居住证22209人,提高新市民的身份认同,办理新市民安居险10712人,符合条件的281户986人已纳入城市低保,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脱贫不松劲,摘帽不解甲。安龙将继续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进一步查缺补漏,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进一步强化工作精准落地落实,进一步夯实基础,按照时间节点,抓细节环节,扎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踏上新台阶。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